2014年3月15日 星期六

從歷奇教育學習團隊合作-專訪久鼎管顧企訓中心執行長林培雄

MBA104/吳宜靜

知識是源源不絕的寶庫,透過學習可以豐富人生的歷程,也為我們打開一扇美麗的窗,讓我們得以吸收世界各地的知識。這次很榮幸採訪到林培雄先生,他既是團隊合作、潛能開發等課程的教學講師,也是生涯營造顧問與心理醫生,更開設了「懂得幸福」心理學家工作室。林培雄從人生的學習經驗中淬煉出豐富的授課知識,開創了許多學習課程,致力於將所學的知識散播到每一個人身上,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進一步散播愛到每個角落。

林培雄先生
(林培雄/提供)
學習是趟旅程

林培雄先生(以下以大雄代稱),在擔任企業教育訓練講師與大學的諮商輔導工作前,曾在傳銷業闖盪過,而在工作期間參與過各式的教育訓練課程,也初次接觸到由金車文教基金會從香港引進的「歷奇教育」課程,課程內容包羅萬象,像是團隊形成、突破創意思考遊戲、野地探險體驗、繩索挑戰活動,抑或是藉由溯溪、沙漠等活動來衝擊個人在群體活動中的動力,讓學員透過親身體驗挑戰以及突破冒險的成長經驗來學習。

地圖指引我們方向課程設計的藍圖

歷奇教育流程圖示
(林培雄/提供)
旅途迷失方向時,有北極星作為指標;同樣地,歷奇教育課程的設計也有一套模式可循。歷奇教育的流程以六個迴圈為基礎,首先將真實生活情境進一步模擬成虛擬情境,再藉由活動讓學員有身心靈的體驗,過程中不論對或錯都讓學員以試誤法的方式來學習,並在活動結束後透過分享討論來檢討與學習,因此,過程中所學的智慧,將可熟成運用至各個團隊或是組織。而每個活動都是以這個流程為概念,並視參與者情況調整活動的深度與層級。

南橫健行
(林培雄/提供)
大雄與團隊設計為期五天的「南橫健行」歷奇教育課程,內容為帶領學生前往險拔的南橫公路進行健走,大雄娓娓道出其課程與歷奇教育的相關性:「南橫健行隱含著人生的歷程,像是人生的目標意味著南橫健行的終點目標,而人生歷程也會經歷高低起伏與成敗,唯有堅持到最後的人才能邁向終點及完成目標。」,但在活動中講師不會透露這麼多資訊。當遊覽車將學員放置指定地點後,講師只告訴學員終點站在哪,且必須全體學員抵達終點即算完成任務。因此,學員必須全程徒步體驗整個歷程,過程中,可能會有成員體力疲乏、腳起水泡、女生步伐較慢等因素,此時,較強壯的男生會主動幫女生扛配備,累了走不動時也會互相扶持,營造出一種團隊氛圍。此外,有些學員會有放棄的念頭產生,儘管如此,還是必須走下去,因為他們知道只要一直走下去,一定會到達下一站,最後,當歷經千辛萬苦走到下一站時,會有種原來根本沒有想像中難的想法浮現,內心也會發覺自己有克服困難的能力。

十全十美的困難

每個團隊課程都是講師們精心規劃與設計的,大雄說:「講師就像導演的角色,因為在課程設計時就已經考慮到所有可能的情境,也藉由親身體驗課程來修改缺失的細節。因此在擔任講師時,就已經知道劇情發展概況,不僅如此,講師也必須擔任情境引導角色,使學員往劇情發展的方向前進。」。在設計團隊培訓課程時,大雄提到自己所遇到的困難與挫折,就是在接下團隊培訓的教育訓練時,必須與承辦人溝通其所希望達到的效果,進而設計與安排適合的課程,以達到教育訓練的目標,卻遭遇到承辦人、單位主管與老闆三人對課程效果想法的差異,以至於需要不斷地修改課程內容。

事實上,南橫健行的課程設計也是經過不斷修改之後,才發展成一個完整的歷奇教育課程。當大雄第一次帶領學員參與南橫健行時,才發現課程設計中缺少了連貫性,此外,加入過多元素於活動內容中,使學員學習效果低落,當時也沒把工作人員對學員的影響考慮進去,大雄舉例說:「有一次南橫健行遇到了下大雨的狀況,工作人員怕學員受風寒,在中途增設立了薑茶休息站,這時就有學員因為工作人員的付出與關心,激發出另一種層次的感受。」

團隊力量大,卻有看不清的盲點

大雄說:「團隊訓練活動在過程中也會遇到有盲點的情況」,此時,活動結束的討論就變得十分重要,學員必須檢討在執行過程所遇到的問題,也需互相溝通與評論來改善下次團隊合作的方法,講師也會在檢討過程中加入團隊,並以問句的方式引導學員看出盲點所在。在課程結束之後,講師也會發放回饋問卷給學員填寫,並與承辦單位作後續的追蹤調查,以了解課程學習是否發揮具體的成效。

團隊學員寫出團隊的成功元素
(林培雄/提供)
Andrew Carnegie(卡內基)說:「團隊合作是讓平凡人達成不平凡成果的動力」,顯示出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不容小覷。企業界除了個人履歷外,也重視團隊合作能力,在面試關卡也增設了團隊合作的測試,以了解其在團隊中所扮演的角色。比較可惜的是,許多企業受限於資金的考量,將教育訓練的課程時間縮短成一天,此時,學員們吸收的程度相對地就較少,更別說將其所學內化與應用。大雄認為團隊培訓課程至少需要五天的時間才會有顯著的效果,參與學員才能有所改變,並移轉團隊合作的方法於學校、企業等團隊合作時機,而受訓學員36個月後需接受再訓,且訓練課程的強度也必須加深,才可以使學員內化。

與林培雄先生合影
(吳宜靜/提供)
不同直徑的同心圓,不同的團隊角色

大雄說:「心態改變,行為就會改變。」,因此期望藉由歷奇教育課程,讓學員了解「自己的存在是有價值的,而價值存在於你做了什麼。」雖然個人的力量很微小,但許多人的力量合起來就像不同直徑大的同心圓,大家圍繞著同個圓心努力,好比團隊中共同的目標,每個人在團隊中也扮演不同的角色。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也各有所長,並不是十全十美與萬能的超人,敞開心胸,把每一次互相學習的機會當作一場美麗的邂逅,激發彼此的潛能,定能營造出充滿歸屬感的高績效團隊。


相關連結



YouBike幕後推手,創新DNA為產業升級-專訪微程式資訊創辦人吳騰彥

MBA104/游輝農

已故的Apple前執行長Steve Jobs曾說:「有些人是消費者現在想要什麼就給他們什麼,而我不是,我一直在想的是消費者將來想要什麼。」,Apple今日的成功,許多人會直接想到Steve Jobs的前瞻性創新思考以及對極端完美的執著,但若沒有他所領導的核心團隊將想法具體實踐,Apple不會成為如此的公司。科技巨擘Google能夠成功,團隊式的管理是個關鍵因素,Google所有參與產品開發的員工都是在小型團隊中共同激發創新。

團隊不是教科書上生硬的名詞,它是如此的貼近我們的生活。本期企報團隊極力地邀請,訪問到畢業於中正資管博士班,同時也是微程式資訊創辦人的吳騰彥先生(以下簡稱吳總),與我們談談成功團隊的建立。

新城市運動的推手

這一年來,YouBike穿梭在台北的大街小巷中,形成一個新城市運動,每輛YouBike每日平均服務12人次,你使用過或聽過YouBike服務,但大多數的人可能都不知道支撐著YouBike隨刷隨騎、甲地借乙地還的電子系統,幕後的推手是來自微程式資訊的團隊。

出生就具備的創新DNA

微程式資訊創辦人 吳騰彥
(游輝農/攝)
微程式資訊(以下簡稱微程式)創立於1995年,從兩人到今日一百四十人的規模,占台灣悠遊卡應用市場的八成、多卡通驗票機九成市占。「為了能吃飽活下去,一路上撿別人不做,練就一身功夫。」吳總回憶著19年來的歷程,而別人不做的也就是創新的領域,創新本身就沒有量能,不會產生所謂的規模經濟,對於長期以代工為導向的台灣企業,這是較不願意碰觸的,微程式相對來說沒有包袱,「創新DNA從出生就一直保存下來。」,因此一路走來成為80%以上營收都是自有產品的公司,「我們做的產品都有同樣的特質,就是Innovation。」吳總自豪的說。

一個成功的團隊必需有明確的目標,微程式一路來累積不同的能耐,同時角色也一直在轉型,從程式設計、軟體應用,接著蒐集並提供解決方案,再到自行提供完整的產品,而今日更成為產業服務的提供者,角色不同也有著不同的目標,但相同的是保有創新的DNA,以更完整的方式去追求目標,也因為這樣,微程式能開發出YouBike一整套完整的自有系統。

垂直整合的團隊

一個完整系統、服務方案的提供,也意味著微程式成員的組成必須將產業功能垂直的串連進團隊中,有硬體部門、軟體部門、業務部門,更特別的是有服務設計的部門,「我們的垂直串連沒有工廠,只做設計上的垂直整合。」從外觀設計、電路設計、軟體、雲端甚至到APP都在微程式中完成,形成一個小生態系團隊,這樣也讓微程式更有本錢去走創新這條路。

以創新為核心的文化

企業用人首重志同道合,微程式成員的特質就是對創新及不確定的容忍,吳總笑著說:「需求可能一上架,兩天後就被打掉。」。當組織容許創新,成員也產生著不同的想法進而衍生出衝突,「在微程式中所有的人都可以對價值提出疑問,通常是不會跟職位有關係的,他們(指員工)常常也在Challenge我為什麼要這樣子做。」,在當下Fighting完後,就回去做Research、舉證,最後就是放入市場驗證再回來修正,「很多觀察都是從第一線末端回饋回來的。」,這樣的循環確保了正向衝突的激盪。

簡球會表達課程實況
(微程式資訊/提供)
Workshop落實扁平式環境

史丹佛大學商學院教授Bob Sutton表示,任何由五隻生物組成的群體,就會自動產生階級,這是天性,我們只能盡可能去消除摩擦及內部競爭。同樣的,談到微程式的組織架構,吳總毫不猶豫的說:「我們是屬於較扁平式的組織。」,並接著補充:「職能、功能會有分別,但互動式很扁平的,階級的感覺是很淡的」,就如同在知名企業Zappos有部落文化註一,利用跨部門的祭典活動消除階級藩籬,在微程式中不定期都有舉辦跨部門的表達課程(例如:簡球會註二)、服務設計Workshop,不僅更能腦力激盪出更多元的創新點子,也淡化階級之感,更形成了微程式勇於創新不怕失敗、願意挑戰的文化。

扮演整個產業中的麥肯錫

開放式團隊的概念,同樣地應用在這整個產業當中,微程式現在扮演的產業服務提供者角色,與整個產業是長期的夥伴關係,不同於傳統IT產業只提供產品,他們必須主動去了解產業的Know How,吳總幽默的說:「太新的東西,客戶有時候可能也不太懂。」,必須比客戶更懂產業,就如同IBM提供的服務一樣,吳總更將微程式比喻成知名的管理顧問公司麥肯錫,而且是比麥肯錫更長期的與客戶策略聯盟「我們會變成是去Consult整個產業,成為產業的Solution Provider。」

一個人做,做不大,微程式的願景是將產業建構成一個新的平台,讓更多夥伴能夠加入,「更多成員加入這個Ecosystem就會存活,而我們又是這個生態系的Base,所以一定也會有存在的價值。」,也因此微程式對產業中的夥伴都不藏私、樂於分享解決方案,甚至與同業都能彼此交流,吳總開玩笑說:「他們如果能取代我們,我們就不用混了」,最近微程式甚至與逢甲大學合作打造「夢種子計畫」開放育成加速,提供資源幫助有意願加入產業的夥伴,靠著不斷的與人分享,獲得更多Feedback,就能更成長,Always處在領先,也讓產業更壯大。

近日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先生重披戰袍,高倡王道精神救宏碁,而微程式對於產業的服務感,創造一個共生共榮的產業生態系,卻是早已將所謂的王道精神慢慢地具體落實。

資訊是工具 產業才是需求的根本

YouBike服務能夠成功,不會是只靠微程式的創新應用,必須仰賴產業中其他成員來共同打造,在產業同樣也必須是團隊的概念去思考,吳總笑稱:「資訊與管理都是工具,產業才是需求的根本。」自行車產業在台灣長年發展,已經是具Global能量的產業,但身為母國市場的台灣自行車的使用風氣卻不如歐美,微程式資訊以產業服務提供者的角色由需求端切入,包含了IT端、政府端、自行車產業端、使用者端,透過資訊工具去服務設計創造新的服務到Living Lab試驗,創造需求後,也會讓使用者更刁鑽,再透過服務設計從中不斷演化、提昇到今天的YouBike服務。

雖然現在YouBike看似成功,但系統端的營運模式還是不停地在演化,不同的服務情境一直在加入,像是手機、NFC、第三方支付,吳總笑稱:「說不定以後是禮物,你送給女朋友騎,錢由你支付,感情不好分手,系統要馬上能終止。」吳總用幽默的方式談這些挑戰。

與更多產業合作推動產業服務化升級

微程式推出「新一代悠遊卡停車場收費管理系統」
(微程式資訊/提供)
在團隊合作這個議題上,微程式不僅對內打造完整功能的創新團隊,對外更將產業視為一個大的團隊,產業中的夥伴都是團隊成員,共同為產業的服務化升級努力。「從前都是代工,現在談的是服務設計,從前產業沒有這種DNA。」,微程式的切入點就是去補足產業缺少的這一塊,「微程式目前的目標就是與具備Global能量的產業合作,去創造產業的新價值。」吳總自信的說著微程式未來的方向,這樣的目標正好也符合著近年政府積極提倡的三業四化註三、產業升級,因此我們可以期待著未來能有更多像YouBike一樣的成功案例在不同的產業中出現。


註一
知名網路鞋店Zappos組織沒有設置層層把關的行政官僚體系及嚴格的KPI控管、沒有主管隨伺在旁的監督,創辦人謝家華就是用這種看似沒有管理的管理來領導公司,並且創造出驚人的成果,他形容這樣的組織像部落。(詳細內容請參考相關連結)

註二
簡球會是微程式資訊內部舉辦的關鍵表達課程。
簡球會-動靜兼備的知識饗宴
簡-分享與簡報豐富的知識饗宴;球-互動與實作,即時的手感練習。

註三
三業四化是為了落實我國產業結構優化,行政院經「經濟動能推升方案」宣布推動「製造業服務化、服務業科技化與國際化、傳產業特色化」之政策。

相關連結



Together x Win = Team work

MBA 104/黃姵嘉

圖片引用自

 「如果我們是一個領導者,在資源有限,要選擇一流點子還是一流團隊呢?」透過《商業週刊》第1199「一流的點子,還是一流的團隊?」一文中提到的暴雪娛樂案例我們可以得到應證,其實一個團隊最後能致勝與最關鍵的元素,是在於這個團隊的合作能力。

 本期專題報導將帶大家從課堂的報告中走出,透過鄭皓云與巫婉曦,讓這兩位曾參加ATCC並獲選為該屆企業代表隊團隊的隊長,帶領我們走入她們的團隊,了解她們如何透過参與ATCC去體現團隊合作,去與企業對話;­步出校園,走入社會,就讓好書服的創辦人曾逸峰告訴我們,他是如何帶領他的團隊,歷經一番轉折後走入不同領域的文創新事業。

Discover opportunity,做就對了!
女孩們初試啼聲參與資生堂企業參訪(圖片引用自)

 在步出校園前,每個人都可能站在人生十字路口躊躇不前。當年也曾懵懂無知的五個女孩,勇敢跨出第一步,讓外面的世界驚艷她們目光、衝擊心靈與視野,她們的口號讓我們看到了她們的勇氣與企圖心:「行動力是我們實現夢想的第一步,We are Doing, we have dream.註一。

 「雖然沒經驗,但我們才大三,何不把握機會踏出學校的舒適圈。」這就是Doing的開始。ATCC全名ATONA Case Competition全國大專院校商業個案競賽,是透過以「企業出題,學生作答」的形式,讓過去十一屆參與的莘莘學子們盡情地在這舞臺揮灑創意並發光發熱。

 選擇成為不安於現狀的大學生,抱持著一顆無懼與掏空的心態,Doing在每次的挫敗中不斷地努力學習。而談到關於團隊運作遇到的最大困難,鄭皓云表示:「在企劃案發想的階段,要讓大家勇敢去表達自己的點子,其實是很難的!」當時團隊的成員都因過於謹慎,而使會議氣氛沉重,「後來我們彼此就努力去敞開心胸、開宗明義說,不要去害怕自己的點子不夠好,提出來就對了!」因此這之後,大家開始有不同的點子提出,團隊的彼此也會在所有人提出自己的點子後,給予意見與回饋,這一來一往之中,點子愈來愈去蕪存菁,最後產生的企劃案即是每個人截長補短,分工合作的精華。

五個傻瓜也可以創出一片天!

 以電影三個傻瓜做為團名出發的「五個傻瓜」註二,也秉持著樂觀的精神投入競賽,ATCC緊湊的賽程,讓隊長巫婉曦到現在回想起都覺得像做了場夢一般。
  
與親朋好友分享最感動的這刻
(巫婉曦/提供)
 「在ATCC裡,最重要的就是團隊合作。」巫婉曦道,在比賽過程中,她真切地感受到,隊伍裡每個人都是最重要的貢獻與把關者,彼此相互督促、學習,因此缺誰都不可。她表示這比賽不是要讓誰特別突出,而是要讓團隊的每個人都能透過這個比賽產生「特殊化學變化」,交織出新的東西,不是單獨地將自己的點子在團隊裡變成主宰。在五個傻瓜團隊裡,並沒有孰輕孰重,或者誰固定扮演某個角色,每一次在發想企劃時,站在台前統整的人都不一樣,每個人在這競賽過程中,皆能有機會去發展與培養多元的能力。


陰錯陽差的開端,踏入文創走入好書服

 高帽拋起的那刻便代表著又有一群學子從校園出走,開始面對實戰的團隊、面對真實的社會,而曾逸峰(以下將簡稱Enzo)也由原本僅從事提供為企業解決資訊化問題的服務,轉換到潮流所指的文創產業,邁入一個嶄新的開端。「除了是因為那時的流行之外,也因為本身涉略廣泛、喜歡看部落格文章,因此就想到說是不是能把興趣與擅長的事務做結合。」Enzo道出這不經意的開始。好書服現今是以創意行銷的手法,將文化結合行動科技,提供網站設計、APP開發與網路行銷的服務,以「人本」做為概念出發,致力於帶給消費者更具有溫度的使用經驗,並在2012年入圍文化部數位出版金鼎獎中的數位出版創新獎,近期更開始與知名文創園區進行合作。

 「在創業這行,賺錢有賺錢的問題、賠錢有賠錢的問題,反正always會有問題,必然會有分不攏、談不妥的狀況發生。」,經營一家新創公司不只是我們在課堂中遇到的任一個案,是一段持續性的過程,團隊之間的問題除了會伴隨社會環境發生外,也會伴隨著年紀增長而改變:創業初期正逢景氣低迷時,好書服曾有一段時間,團隊的付出與實質獲利不成正比,在現實面考量下,不同的聲浪接踵而來地竄出;當團隊中有成員結婚生子後,原本敢衝敢冒險的精神,會因肩上負擔家庭的未來而退卻或有所考量,因此意見分歧也會伴隨而來。

和樂融融的好書服團隊與辦公室一景 (黃姵嘉/攝)

扁平式組織,快樂成長且同步學習

 身為一個領導者的Enzo,並沒有給予他的團隊很多規則或要求,滿free甚至有些放縱地讓團隊去做想做的事情。在管理上,他會將他所知道的盡量分享給大家,也將自身較靈活與彈性的想法分享給他們,教育團隊該如何思考方能具備更高的廣度。「那種成就感是會上癮的!」,去解決未知的問題是Enzo在創業至今的過程中最享受且支持他走下去的動力,然而解決事情的過程不只包含事務的本身,也包含著如何去運用資源與帶領團隊成員合作並肩作戰去達成目標。

 Enzo鼓勵與建議現在的新鮮人應多勇敢、多願意嘗試,且抱持學習心態去加入新創事業,較能夠了解公司的整體與精實地去看整家公司營運的細節,更能去感受公司由上到下的團隊運行與合作。

別小看自己,就算是傻瓜或是臭皮匠都能人定勝天!

 「我真憨慢講話,不過我很實在。」鄭皓云為她們的團隊下了這樣的一句定義,Doing讓我們看到她們透過彼此能力的強弱補足,截長補短達到綜效;「好還要更好,每次都要比別人多努力5%」在五個傻瓜那股帶著傻勁卻堅定的意念下,使他們在競賽過程中得到的比別人多更多;Enzo認為時下的年輕人應具備三大點:「積極、自信、負責任」,當你可以先不急著辯解而是坦然面對錯誤時,其實能力的多寡與智商的高低再也不是取決的要素,只要有自信、願意積極地負責任,未來的發展將潛力無窮!

 因此別說不可能!連月球都能上去了,還有什麼事情是不可能的呢?


註一
Doing團隊為ATCC第十屆「夢想的力量」資生堂企業代表隊,團隊成員包含鄭皓云、楊孟庭、王繹閔、侯惠芸、余婉琦,最後獲得季軍的殊榮。

註二
五個傻瓜團隊為ATCC第十一屆「決戰社群時代」Wechat企業代表隊,團隊成員包含巫婉曦、黃玲貞、劉鎧華、歐陽而美、黃珂,最後獲得亞軍的殊榮。

相關連結

參考資料



TiC100-純淨東方、戀戀風尚

清大經濟/丁艾薇

何謂TiC100社會企業創新競賽?

 TiC100的宗旨是「產學合作、創新學習、人才結緣」,透過企業出題、指導,學生進入企業真實環境、親身體會實務歷練,提升學生創造力和競爭力。
 TiC100社會企業創新競賽目的在於將社會問題的解決與創業行動結合,透過社會企業的出題由青年學子提出創新構想與解決辦法。藉由實練過程,可以激發青年學子體會創新知識能量、連結社會企業永續發展需求、培育貢獻社會菁英人才。


TiC100競賽Logo(官網/提供)

為何選擇參加TiC100
 
 
團隊成員(丁艾薇/提供)
我們參與
TiC100的目的是想透過競賽的模式,體驗有別於學校的學習模式,同時利用學校課程中所學專業,與同學們組成競賽隊伍,一同構想、激盪、發揮創造力;藉由深入了解實務操作,考慮現實狀況與環境,將所學運用於現實、共同解決問題。我們相信,透過參與企業競賽可以培養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並累積實務的經驗,是一個可以幫助自己成長的學習機會。

 另外,選擇參與社會企業競賽的動機在於,透過團隊所提供資源整合與創新營運模式的力量,發展有益的社會企業,因為這是相當難能可貴的經驗。而我們的提案以「關懷社會問題」為本的精神為基礎,進一步加入商業運作,並提升服務及商品品質,創造良好的營運績效。

競賽讓我們成長

 在一開始的企劃案撰寫,從問題分析、學術理論的運用、具體做法的規劃,到預期的社會效益,逐步了解與研究。雖然投入的過程辛苦,但最後企劃案完成時,是很有成就感的。競賽中,除了挑戰不同的專業領域之外,對於我們而言,也面臨眾多來自全國各地大專院校的菁英好手,但備感壓力之餘,我們仍不輕易放棄;相對地,組員們耗費大量時間與心血,找尋相關有用的資料及知識,為的就是將競賽報告做到最好的成果呈現。

 
競賽報告內容(丁艾薇/提供)
我們把在經濟系所學到的分析,及行銷學、企業概論的學識運用於企劃案,使整體不但具備充分的論證,還能使自己更加了解過去的所學。

 而在上台做簡報的部分,除了要學會製作精美、有邏輯的PPT,更要學習如何有條理並清楚地向台下的評審、觀眾報告行銷策略的內容,並有條不紊地回答台下每位評審所提出的問題,我們認為,這是在比賽之中最充滿挑戰性的部分,也是展現專業報告者最佳的學習機會。

 
競賽報告內容(丁艾薇/提供)
我們團隊針對企劃案的架構,參閱大量的相關資料與文獻,並且頻繁地開會一起討論、腦力激盪,仔細地一一規劃整體的行銷策略,制定短、中、長期的活動方針,並推動永續成長的策略模式。我們選擇的社會企業為『東風經典食材』,其目標商品主要針對養生沖調飲品,為使得企業達到提升宣傳以及品牌擴散的目標,我們訂定具體實行方案:其中包含設計專屬APP的顧客平台、企業講座、街頭與網路行銷,同時,拍攝短片與現場表演改編歌曲來呈現我們的構想,使決賽現場呈現歡樂氣氛,也因此獲得觀眾們的熱烈掌聲。

美好的成功果實

 
宣傳準備(丁艾薇/提供)
參加Tic100社會企業競賽,使我對於社會企業概念有更深入的了解,在比賽的過程中,本團隊團結合作,共同腦力激盪,並相當自律地按照計畫目標完成各階段分工的工作,加上指導老師用心教導關於商業模式的規劃、安排,使得我們得以一步步構思並發展詳細的細部執行措施以及成本預算的估計。此外,我們也在成果發表加入活潑的樂器演奏、影片、App開發成果的展示,目的是想使競賽能夠以活潑歡愉的效果呈現。一路上有團隊夥伴們的陪伴與共同學習,使我體會到個人的力量雖然微小,但彼此互助、鼓勵,能夠帶來相當好的豐碩成果,我相當為這次的競賽成果及我們團隊感到驕傲。

 
競賽成果(丁艾薇/提供)
團隊成員孟哲認為,平常念那麼多學術理論,卻苦無發揮的機會,透過這次商業競賽讓我們有機會把平時上課所學運用在實務上,而書本上的知識看似讀通了,但實務上怎麼用?如何用得精、用得妙卻是另一門藝術,有這個機會藉由Tic100競賽運用諸如SWOT分析、Value Chain AnalysisBusiness Model等等理論在作品上,真的了解它們的精髓。競賽就像一趟旅程,從籌備到成果發表是一段漫長的旅途,能走的多遠就看能將team work效用發揮到多大,真的很感謝夥伴們以及指導老師的陪伴,在這趟旅程中實在獲益良多。

 另位,成員玠泯則是覺得參與競賽是個寶貴的經驗,讓學生了解現實社會企業的優劣勢,並有機會嘗試使用AREMOS經濟統計資料庫、計量工具,與尋找相關論文來輔助企劃案的撰寫,學習如何結合課堂所學的知識運用在實際分析上,並以此幫助企業及社會。更重要的是,讓我們學習團隊合作與思考,運用群體智慧突破障礙、創造新的契機。非常推薦學弟妹多多參與像這樣的活動,除了累積自己的實務經驗與團隊學習之外,理論與實務的結合,能讓學生對書本知識的理解可以更加到位。


參考資料




「克服弱點,用團隊成就不一樣的自己」

MBA 104/高巧穎
成大企管所-陳俊甫(圖片引用自)
 
 英文,這個通俗的國際語言對許多台灣學子來說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尤其對就讀商管類且未來也有意願朝這方面發展的人來說更是必經的難題,如果英語能力強,勢必能在職場上加分許多,但是如果自認英語能力不如人,是不是就注定要落後其他人一大截?來自成大企管所的陳俊甫為了克服自己英語能力不足的弱點,與成大企管所黃于軒成大國企所陳宏偉一同組隊參加需不斷使用英文的L’OREAL商業個案競賽,並在今年的校內初賽中脫穎而出,成為成大代表隊,之後將與來自台大、政大、中山的同學一同競爭代表台灣到法國參加國際賽的資格。

 在校內初賽的部分,全國共有約100組左右的隊伍報名,台大與政大分別選出兩組代表隊,而成大與中山則分別選出一組代表隊代表學校參與全國賽,成大的校內競賽中共有14組報名角逐,陳俊甫這組之所以可以打敗成大的其他組別最主要的三個關鍵因素來自於團隊的好默契、清楚完整的邏輯架構以及豐富的人脈。

強烈的團隊精神、默契與分工

2014 LOREAL商業競賽成大代表隊,
左起為陳宏偉、黃于軒、陳俊甫(陳俊甫/提供)
參與競賽最重要的就是在於團隊成員是否能互相輔助,將每個人的長處發揮到最大並透過互補的方式將短處隱藏至最小,因此在團隊成員的選擇上,由於陳俊甫同學認為自己的英文能力較不足,因此則需找語文能力極強的人來補足這一塊,並且在互相成長的同時從對方身上學到東西,於是尋找了一位從國外回來的班上同學作為競賽夥伴,再者陳俊甫在大學時期為理工背景,希望能找一位商科背景的夥伴,因此第三位找到一位英文與商業知識皆具備的成大國企所夥伴,就這樣三個人一同開起這段競賽的奇幻冒險旅程,也因為這樣的組合有助於在競賽時激盪出不一樣的火花以及專職的分工。

 「一定要成為成大代表隊!」,這是團隊成員都共有的目標,也因為這樣強烈的團隊精神,過程中團隊成員幾乎零缺席,常常從早上討論到晚上再一起離開,當想法碰到瓶頸時,大家也都很有默契的先跳下一步或是吃東西舒緩,想法也總是在大啖美食之後有意外的收穫。

清楚完整的邏輯架構

 他們認為不管是任何比賽和任何報告,「邏輯」是最重要的武器,一份好的報告,邏輯如果完美無暇,那麼武器也就能無堅不摧,因此在製作簡報時,分析與行銷的方式要完全前後呼應,行銷方案的擬定是根據資料分析出的結果,而不是天外飛來一筆。

豐富的人脈

 雖然說「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但是總有這三個臭皮匠不足的地方,當資料找不到的時候,還好有豐富的人脈幫忙去國外的紐約大學找資料即時的救助,讓陳俊甫這組在分析的時候都有強力的數據當作支柱,這些在最需要的時候願意挺身而出的幫忙同時為他們的得名而感到開心的朋友,同時也是參與競賽中使他們關鍵獲勝的因素。

校園初賽獲獎之進入全國賽的入場券(陳俊甫/提供)
隨著校園初賽的結束,陳俊甫深知這才正是開始!透過影集、背單字、與外國人交談加強自己的語文能力,希望自己的弱點不會成為團隊的絆腳石,也期望團隊能延續在校園初賽的精神一同在四月二十五號的全國賽中取得台灣代表隊的資格,讓每一位團隊成員在履歷上不只是一行字的經歷,更是記錄自己勇於面對弱點並有所收穫意義非凡的經歷!

 最後想告訴大家的是:「唯有大方面對並正視,才能真正的補足自己的弱點。」在整個競賽中,除了提案的簡報須用全英文來呈現之外,就連口頭報告也必須使用全英文,這對陳俊甫來說是一項具大的挑戰,但是他卻提起勇氣參加,他認知到自己的弱點在哪裡,就要大大方方的去面對,並且想辦法克服與磨練,因為唯有如此才能更好,而且參與商業競賽最棒的優點也在於此,不僅可以學習與隊友間的合作關係,更能從隊友身上學習自己所不能的地方,互相砥礪成長。


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