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5日 星期日

台灣拜耳(Bayer)O.P.P.卓越領航計畫-暑期實習心得

成大國企所102/林鼎強

 如果都是要在兩個月的暑假去找一個實習,那我想不到有什麼理由不選擇拜耳?就如同O.P.P.計畫所提到的-「改變,從拜耳開始。」選擇拜耳,不只是充實了你的實習生活,也豐富了你未來人生的每一頁。

實習團隊

颱風天的101大樓,依然有一番美麗的風景
(林鼎強/提供)
 回想起,第一天到公司報到時,主管就告訴實習生們說:「你們要知道,你們是打敗了五百多個人才終於進來的最後10位,所以你們每一個人都是很厲害的喔!」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的內心暗自竊喜但又覺得是不是太誇張了,沒想到,這兩個月和其他實習生們相處過後,讓我有了另一種體悟。透過與來自各個不同背景的夥伴們(包含商學、理工、醫學、藥學)相互交流,發現每個人真的都身懷絕技,並積極地發揮所長為實習工作盡最大的努力,也正因為如此的組合,讓彼此更能激盪出不一樣的火花。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位台大醫學系的實習生,到後來都成為大家免費看診的醫生了。

實習工作內容

 我們的實習團隊隸屬於兩性健康事業群,所以在兩個月的實習期間,我們的任務就是協助推廣正確的避孕知識給青少女()們。其中包含兩個專案,一個是為青少女避孕指引建立一份完整的品牌書,另一則是協助撰寫青少女避孕指引的導讀手冊,和網站上微電影的拍攝。在七月初,撰寫品牌書的時候,我們到西門町去訪問青少年()們,從一開始頻頻的被拒絕,到後來找到訣竅,讓他們願意和我們分享,並整理成我們TA的輪廓,這看似容易的田野調查,實際上卻是最難能可貴的經驗。而八月開始的微電影,我們不僅要與導演逐一討論和修改劇本,更參與了選角和拍攝的過程。頂著炙熱的太陽,一次又一次的拍攝,為的只是讓每個畫面都能夠更精準完美,聽到導演喊殺青的那一刻,心頭的重擔彷彿得到了舒緩。

 在專案執行的過程中,其實我們就是真正職場上專案管理者的角色。我們必須要有計劃性的安排執行進度、將人力做妥善的分工,同時更要思考如何才能做出最好的內容。而主管的功用,就是透過定期的會報給予我們實務上的建議和修正方向,藉由他們豐富的實戰經驗,更能讓我們發現在專案思考上的不足,並審視自己的東西是否真的符合消費者的需求。

Mentor制度

 
和我們的mentor合照,
背後是拜耳第150年的立牌
(林鼎強/提供)
每個實習生除了實習團隊的主管外,還會以兩人為單位被分派到一位Mentor的底下。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拜耳簡直是用「高規格大陣仗」來禮遇我們,所請到的Mentor都是在公司內部位階之高的經理們,讓我感受到拜耳對於實習生們的用心及重視,這些大人物們即使是公司內部的員工都不一定有機會能和他們聊上幾句,而我們竟然可以在短短的兩個月內與Mentor有數次的午餐聚會時間。而Mentor扮演著亦師亦友的角色,聊天的話題從工作、生活、個人生涯發展,甚至是感情問題無所不包,他們總是毫無保留的給予我們建議或看法。對我來說,我把握每一次的聚會的機會,積極地向Mentor請益,並且都讓我獲益良多,從他們身上,你可以看到一位Manager所具備的那種源源不絕的能量,也可以見識到他們是如何讓自己成功地落實「Work Life Balance」,更重要的是,他們也許都是在未來職場上能夠提攜你的重要推手。

課堂學習與職涯規劃

 在拜耳O.P.P.實習計畫中,除了要執行實習專案外,公司會在每週五為實習生安排一整天的訓練課程,並且是以中階管理者的角色來做訓練,因此課程包含了Creative ThinkingProject ManagementSales SkillCoaching360 degree Evaluateinterview skill等,無非就是希望我們在課堂結束後,能對這些技能有一定程度的認知,這不但是身為一位管理者必備的技能,更是協助我們在專案的執行上能夠更加順利的重要因子。

 而拜耳對於實習計畫的用心,不僅是在工作上所學的專業知識,在個人的性向探索和職涯配適上更是看重,每個實習生在進公司之後就會拿到一本叫做Path-finder的「職涯探索書」。人資部門會為實習生們做個人性向探索測驗,而我們也要利用STAR原則(SituationTaskActionResult)來寫下過去的生活經驗,在兩相連結和印證下,主管們會帶著你一步步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建構出屬於每一個人的理想工作藍圖。這樣的方式,能讓我們對於未來有更明確的目標,而那無數次的STAR練習,也會成為日後在找工作時表現自己的一大利器。

改變,從拜耳開始

 
與拜耳總經理的合影(林鼎強/提供)
當初選擇拜耳,是為了能夠先進去一個知名的外商公司,看看以後自己所嚮往的環境是什麼樣子。也許很多人會覺得外商公司感覺起來很恐怖、一定競爭很激烈、充斥著勾心鬥角,每天都過著很有壓力很不開心的生活。但進來後,會發現真的不是想像中那樣,拜耳所傳遞出來的是一種非常和諧的文化,大家會去讚賞每一個好的表現、強調好的團隊合作,同時保有Life的精神,當這些態度和行為成功地落實在一家公司的內部時,無形間企業的競爭力和效率也會跟著提升。很開心自己能成為最後被挑選上的其中一員,同時也對拜耳在O.P.P.實習計畫上的用心感到不可思議,強烈建議學弟妹們一定要讓自己來嘗試一下,不僅是實習工作,面試的過程也是十分的驚悚刺激。




Grand Tour - 鐵馬行跨中南半島

台大商研/游弘宇


圖片引用自

 「誒!我們要去東南亞騎腳踏車,有一個人突然不能去了,你要不要一起啊?」

 
湄公河畔(游弘宇/提供)
因為商研同學張庭宣的這句話,經過短暫的考慮,跟爸媽和女友報備後,從來沒有騎長途車經驗的我,當晚就訂了機票,決定和三個同伴於今年寒假時挑戰「單車橫跨中南半島五國-越南、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的旅程;另外,兩個香港朋友FelixDaniel,甚至是我們到機場才第一次碰面。
 
 透過旅行,去瞭解世界其他地方發生了什麼事情,培養自己的國際觀,是現在台灣學生最需要的東西。以下將分享一路上峰迴路轉的插曲,和我在旅程中的觀察及深刻體驗。

台灣-新加坡機場:打地鋪的第一晚

 
於新加坡機場打地鋪(游弘宇/提供)
現在亞洲的廉價航空真的很方便,但唯一的缺點就是轉機時兩個航班之間的時間差非常多,所以第一天在極為克難的情況下,同伴們決議在新加坡機場打地鋪再轉機到越南。而旅程的突發狀況也來得極快,同行的Daniel以為中國公民的身份到越南不需要簽證所以沒有辦理,被拒絕上機,只能獨自轉機到柬埔寨的金邊再與我們會合。

新加坡-胡志明市:新加坡哥所看到的東南亞產業

 轉機時,我們搭乘虎航,隨意劃位讓我有機會與一位年紀相仿的新加坡哥展開對話,他家是新加坡上市的營建公司,因此當完兵後,家人便安排他來幫忙越南跟馬來西亞的化學公司,他向我分享現在東南亞各國的財團佈局主力比較少在大陸,主要是在自己國家以外的東南亞國家:目前泰國的投資跟發展已經接近飽和,很多產業現在進去可能都是捉對廝殺競爭激烈;越南跟馬來西亞正值發展的黃金時期,類似5060年代的台灣;緬甸則是離可以投資的階段還早,由於近兩年才開放投資,很多交通、通訊、電力等基礎設備都不太完備,所以許多先進者最終都失敗了。

 接著聊到越南現況,他感慨地說,越南的大學畢業生很可憐,頂尖學校畢業後薪水也只有約400USD,因此大多數人為賺更多錢選擇離鄉背井工作;但,也造就了悲歌,許多越南女生到新加坡從事特殊行業,因為一個月可能就有70008000USD進帳,工作一個月就能贏別人好幾年,還能寄錢回鄉供養父母,社會漸漸變得笑貧不笑娼。而新加坡的狀況是,有錢人家會將孩子送到英語中學上課,有點類似台灣的美國學校,父母讓自己的孩子從小就認識家境背景相似的同學,未來魚幫水、水幫魚也就方便許多。

 到了胡志明市,與他交換名片後便彼此道別。接下來我們開始組裝帶來的單車,準備展開旅程,沒想到,因為飛機起降氣壓的關係,輪胎如果沒有把氣洩掉很容易會爆胎,不幸地庭宣就遇到此狀況,但更悲劇的是預備用的內胎被Daniel帶去了柬埔寨,因此我們只能先在機場附近找旅店安頓下來,在修車的同時重新策劃往北前往越柬的邊境。

越南  胡志明市-西寧省-木牌市:好似那30年前的台灣

 這輩子第一次看到紅綠燈這麼高興!方圓百里第一個紅綠燈,看到心裡只有一個想法:「要進村了〜要進村了〜」
   
 今天從胡志明市騎了100多公里到西寧省,離開喧囂的鬧區看到了越南最真實的面貌,大片的農田和紅土馬路、越南鄉下小孩下課幾百台腳踏車衝出來跟人車爭道。隔天,我們出發前往兩國之間唯一讓外國公民出入的通過口-木牌市,原本以為兩國交界應該會是一個大城市,沒想到,騎得越近路況越差,路上的石頭都跟馬克杯一樣大,最慘的是入夜後到了當地,發現那裡根本就是一個未開發的小村莊,連旅店都沒有!好在有熱心的年輕人,帶我們到當地學校的英文老師家,讓我們能順利溝通(越南人的英文,就我們遇到的大部份都不太好溝通),並願意接待我們借宿一晚,讓我們對越南人的熱心留下的深刻的印象。

木牌市(游弘宇/提供)

越南-柬埔寨 金邊Phnom Penh:令人匪夷所思的合理

 開始進入柬埔寨了,相對於越南的純樸,柬埔寨就顯得市儈許多。辦Visa的時候,沒塞小費給過境人員是過不去的,親眼看到他把部分的錢放進自己的箱子裡,感覺真的十分不愉快。

 由於從邊境要到柬埔寨首都金邊必須先經過一段水路,所以我們決定拆車打包坐公車過去(公車上船渡河)。上車後,旁邊剛好坐了一位柬埔寨的華僑,他説他之前在柬埔寨最混亂的時候跑去美國念書,然後在那裡待了十年,因為有美國公民身份的關係,得到政府許可從事美國舶來品到柬埔寨的國際貿易;他也提及:「柬埔寨是個很亂的國家,很多事情都要靠錢來解決,做成的每筆生意有23的利潤要拿給政府。」快到金邊車站的時候,我們看到好幾台大型的貨車被警察攔下來,他就跟我們説,這些警察看到感覺狀況比較好的目標就會叫你停下來,必須要給他們錢才可以走,有點像是公然收保護費,也建議我們除非遇到很嚴重的事情,否則不要找那些穿制服的幫忙。 

 
柬埔寨兜售飼料的孩童
(游弘宇/提供)
柬埔寨的貧富差距,給我的震撼比越南強烈許多,在湄公河畔及當地的旅遊景點有很多乞丐,年紀從3歲到20幾歲都有,看到觀光客會一直圍過來要錢或是要你跟他買東西。今天看到一個小孩完全沒穿衣服在賣鴿子的飼料,那種感覺怎樣也説不上來,我覺得會允許讓這種現象發生在首都,並讓外國觀光客看到的政府一定是有問題的,感覺國格整個被踐踏,一個國家若連自己都不尊重自己,要如何期待別人去尊重它呢?

吳哥窟Siem Reap:觀光財!?

 
上圖:兜售明信片的孩子
下圖:吳哥窟
(游弘宇/提供)
吳哥窟是個觀光區,環境生態很明顯跟首都金邊大不相同。也許因為有太多觀光客的緣故,不論是店家或小販全都坐地喊價,同樣的小吃和水果,我昨天買50cent,今天買就變1USD了。而在吳哥窟的古蹟區,有很多小孩會黏著觀光客兜售飲料、卡片或明信片等,剛開始看到都覺得很心疼,但後來我發現這邊的孩子很多是利用旅客的同情心、用騙的方式做生意,後來就不再跟他們買東西了。

 柬埔寨政府在開放外國投資後,似乎發現了其中有很多的好處,討好其他國家的方式也變得更加明顯。除了對當地產業的投資外,對古蹟維護的補助經費更是各國角力的戰場,並以美國、中國、日本跟韓國最多,在各國廟宇古蹟外面都會有贊助國的國旗標誌,我猜除了用以顯示友好外,應該也是希望讓各國搶搶版面,以期可以從中得到更多的資金。

 在柬埔寨這邊還是有好事會發生的,認識了一位當地英文很好的兼職司機,幾天晚上都跟他小酌聊天,像朋友一般!他跟我説當地的人很流行一句話「No money,no honey.」,可能是因為這裡有太多觀光客都像來當大爺般,而當地人為了賺錢又不得不放低尊嚴;因此,漸漸扭曲成覺得有錢就能變得不一樣,每個人都希望將來有錢可以過跟觀光客一樣的生活。

 
吳哥窟合影(游弘宇/提供)
因為有歷史遺產的關係,柬埔寨的觀光業比越南興盛許多,會英文的人口也較多。然而,事情都有正反兩面的,我個人認為,靠觀光起家的國家,短期可以從中獲得一定的利益,但是長期而言,犧牲了國家的風氣及對孩童的正面教育,感覺國人能賺的錢、能做的生意再成長也不過如此了,且其他對國家發展有關的獲利機會都會落到外國投資客的手裡。相形之下,雖然越南的觀光業沒這麼興盛、也沒有幾個人會説英文,但感覺是比較紮實地在成長跟進步。

泰國Thailand

 越接近泰國,越能感受到泰國對柬埔寨的影響。當地人的髮型、穿著都變得比較fashion一點;路上的大型看板廣告也從只看得到Angkor beer,變成Angkor beer與泰國beer的廣告交錯;而邊境Poipet的人,英文又變差了,大部份的攤販及店家很多都變成泰語跟柬埔寨話夾雜。

 在接近邊境的十來公里,開始有一袋袋的垃圾被丟在道路兩旁的草叢,有點像我小時候回鄉下路邊的樣子,也有一些大型的工廠和賭場。辦理出境去泰國的時候,遇到一位在Poipet賭場工作的馬來西亞人,他説這邊的賭場相較於柬埔寨其他地方反而是安全的,因為沒什麼人敢在這裡造次,而且其實這裡的賭場沒有想像中好賺,因為客人以柬埔寨人為主,且平均收入只有約400美金,大部份人都過的很拮据。

 泰國製造業不論在成衣或食品類都已十分發達,物價也遠比臺灣低,在曼谷市區還找得到台幣約30元有菜有肉附飲料的晚餐,而且牛奶也只要台幣10元就買得到,讓我在這裡都把牛奶當水喝!單就曼谷而言,已比我兩年前來的時候更加繁榮,711的覆蓋率跟台灣幾乎差不多,但整個都市建築的一致性及整體性卻遠勝台灣,夜晚更是生氣勃勃。在這裡,每天都有眾多的外國觀光客,我猜之前Hang Over2在曼谷拍攝,讓許多歐美旅客對曼谷更感興趣,還有一整條長到不像話的Guest HouseMusic Bar,那繁華熱鬧的景象讓同行的香港人都説蘭桂坊輸了。

安帕瓦水上市場Amphawa Floating Market

 
安帕瓦水上市場(游弘宇/提供)
同行的夥伴想要去
安帕瓦水上市場,所以我們一早就騎車準備到另一個省,而從曼谷往其他城市的路途幾乎都要經過高速公路,我們就靠著單車兩輪與汽車四輪爭道,真的十分驚險!到Amphawa的路途約7080公里,沿途看到很多養雞場、製鹽場跟椰子加工場,我猜其中的一大部份應該都是用來提供曼谷這個大城市的需求。

 在泰國待了快一個禮拜,曼谷的發達不用說,其他地方雖然有不小的城鄉差距,但看的出來,整個國家是很有活力的。如果要我説還有什麼可以在泰國做的話,我想是廢棄物處理跟回收,我覺得泰國人可能還是比較沒有環保觀念,在曼谷人人都很有消費力,但也製造了很多髒亂和垃圾堆,像是旁邊發展的衛星市鎮路上的小河或草叢也都有各式各樣的垃圾。

馬來西亞-新加坡:旅程到了最後一站

 最後的旅程,我們行經檳城、吉隆坡、芙蓉,然後到了麻六甲,沿路中卻也發現馬來西亞南北兩邊大不相同。我發現北部的華人跟馬來人處得並不好,當地人說:「因為政府在教育或就業方面,對馬來人保障相對來的多,因此逐漸形成如此的不平的氣氛。」相較之下,南部的華人和馬來人對立的感覺就沒有那麼嚴重。
 
 馬來西亞的狹長段,我們一路騎高速公路南下,中途跟當地的警察玩了好幾次捉迷藏,結果快到麻六甲的時候還是被抓到了,幸好警察看我們是外國人,最後人很好地幫我們叫消防車載我們到目的地。

 旅途終於快回到起始站新加坡時,我卻意外地生了一場大病,導致後續騎車時都十分辛苦,但也因最後兩天都待在Guest House裡,認識更多外國朋友,一起聊聊各自的國家、說說他們是怎麼看台灣的,雖然最近總覺得台灣很亂、經濟衰敗,但因拓展見識後,也深感自己是相對幸福的。在新加坡認識了一位敘利亞的朋友,現年30歲,25歲的時候在敘利亞開始創業,熬了四年,獲利開始成長,終於要苦盡甘來的時候,國家發生了戰亂,公司被迫倒閉,全家除了父親堅持要死守在國內,其他的兄弟姐妹皆到世界各地去避禍了,他說:「打算這兩年在亞洲找一間學校念MBA,現在在歐美,亞洲經驗是越來越被重視的一件事情。」也希望在讀完書後,敘利亞已經恢復平靜,讓他可以將所學帶回國家盡一份心力。

跳脫舒適圈 培養國際觀

賦歸(游弘宇/提供)

 這趟旅程,除了跳脫出原本的舒適圈,作精神和體力上的挑戰外,最大的收獲是培養自己的國際觀。待在台灣,除偶有的重大事件或議題,每天新聞或報紙都是些雞毛蒜皮小事,媒體大多關心的是藝人近況,對國際上發生的事情幾乎不占多少篇幅。當然,有許多方式都能培養國際視野,但對我而言,旅行是最能深刻感受那直接的文化衝擊,並砥礪自己不斷提升的最好方式。




導出一場科技好戲-經典公關實習心得

MBA103陳書曼

精英公關集團(圖片引用)

 「在公關產業,永遠沒有適應期。」我深刻記得面試時,經典公關副總黃婉茹告訴我的一句話,在快速變遷的現代社會,這句話,對我來說適用於每個競爭環境。

公關:導出多場好戲的魔法師
經典公關常有愛心下午茶填飽身心靈
(陳書曼/提供)
 
 「公關」,是為客戶塑造形象與對外連結最重要的魔法師。一個企業對外要進入新市場、建立社會形象,對內部須與員工互動,多方關係的建立,都需通盤規劃一套溝通的法則;而公關,就是站在客戶的立場,塑造最優質的溝通方式,替客戶完成一項又一項的任務,使他們能站在公關代理商的肩膀上成長、創造商機、傳達理念。

 我身處的高科技公關代理商-經典公關,客戶遍布於科技產業上、中、下游,領域專業度高,更加深了暑期實習的進入障礙,為此下班後必須花更時間了解產業,卻也增添了更多層次的視野成長。

扎實的基本功:培養歸納力、分析能力、創造力

 
經典實習的座位(陳書曼/提供)
媒體產業,對商學本科的我來說是個全新的領域。起初,像個剛入少林寺的小沙彌,從砍柴、蹲馬步的「媒體監視」開啟自己對於文字的敏感度,每日閱讀大量科技新聞、網路最新資訊,從中一步步了解客戶在媒體上的影響力及產業趨勢,學習創造出產品話題的切入角度。當客戶即將推出最新款平板電腦時,藉由每日媒體監試培養出對客戶及產業的透徹瞭解,並快速理解客戶產品與競品規格的差異,再根據趨勢找出契機,替客戶規劃出完善的溝通策略。

 在反覆的訓練中,需不斷回頭檢視每天蹲馬步的背後意涵,才不會淪為讀稿機器,也才能更深入挖掘對新聞的歸納與分析能力;其次,更透過每日功課與小組會議的分享,瞭解消費性電子產品、中介軟體、海量資料等不同的客戶概況。在實習間,幸運地同時接觸到2C(Lenovo)2B(IBM)的科技企業,面對不同的溝通目標族群(企業或消費者),傳遞的訊息內容、方式、角度皆不同,公關操作上是十分具有挑戰的,經典教導我從利害關係人為出發點,可以讓自己思考層面更廣、更深,藉由不同角度分析、歸納練習,更能發揮公關最重視的「創造能力」。

實戰經驗累積:形塑積極、誠實、包容的心

 
Lenovo記者會媒體接待
(陳書曼/提供)
實體操作階段,像是少林寺小沙彌放掉腳上的磚頭躍上樹梢一展輕功,是柔性、多面向、彈性的力量,公關迷人之處在於每個專案執行不盡相同,面對的情境甚至完全嶄新。事前規劃最大關鍵為活動的「目標與主軸」必須十分明確,後續執行才不會發散,更需不時地回頭確認執行是否圍繞著目標,最終呈現才能讓媒體與目標族群清楚了解活動溝通重點。

 兩個月之中,幸運參與了Lenovo YOGA 11s新品發表會、SanDisk 25周年記者會、2013台北電腦應用展前記者會、IBM 開發者大會記者會等,讓我有如沉浸在大千世界,其中特別是Lenovo平板筆電YOGA 11s與時尚結合而創造「時尚手拿包」這樣的概念,可以看出科技產品的活動呈現方式,原來是可以多元且有趣。

 
2013 IBM開發者大會媒體團訪成員合照
(經典副總黃婉如/提供)
在實作課程中,學習到團隊合作、相互扶持的重要性,除了做好自己的本分外,更要積極地注意周圍狀況,適時地給予協助。實習期間擔任無數次的媒體接待、支援電話聯繫媒體,從原本需要聽從指示的情況,漸漸有了自己一套與媒體溝通的方式,領悟出公關與媒體之間以誠信相待的重要性,當資深媒體人不知我是實習生,而向我索取名片時,當下意會到自己在暑期的成長與差異;而每個活動後,經典把我當作正職
AE(專案執行)參與活動後檢討會,共同反思與發想改進之處,更讓我找到學習上的成就感。

提案競賽:個人與團體管理的經驗

 
集團實習生提案團隊與精英集團創辦人
孔誠志合照(陳書曼/提供)
精英集團安排
26個實習生共同參與提案競賽,成員以抽籤方式組成,同組組員有高科技產業、運動行銷、醫療產業、數位整合公關子公司的實習生。提案主題為替嬌生TruEye恆潤氧日拋隱形眼鏡規劃2014年上半年度公關操作,目的以新媒體為媒介提高TruEye恆潤氧的知名度、指名度。
 
 研究所期間,習慣團體報告與執行專案,但這次,必須與不同學校背景與專業的實習生共組團隊、動腦發想等,對我來說是個全新的體驗。經歷了無數次的開會、杯葛、與主管的對焦、策略設計、財務控管等,有如懷胎十個月中經歷許多心境起伏與醞釀,最後呈現了一個溝通主軸與策略完善的公關規劃,雖然仍有改進之處,但從中我發掘了自己的長處,同時能夠學習欣賞每個人的優點,接著把成員放在對的位置上發揮最大效能。一個很棒的團隊,往往都需經過多次的歷練,才能找出最適契合點。

公關,幫助自己成為更好的人

 
經典公關實習結業合照
(陳書曼/提供)
還記得實習第一天,執行長要我們在紙張上畫出現在的樣子,以及兩個月過後想變成的樣子,當時我期許兩個月後自己更聰慧、更具有專業儀態;經過實習的洗禮,現在,我認為由整個團隊共同耕耘結晶所呈現專業力量的影響力更廣泛。短短兩個月之中,許多前輩不吝惜的提醒與指導,也看到許多優秀的同儕,經典企業文化分享與互助更讓人可以放心的學習,這趟小旅行不僅初步認識博大精深的公關產業,更是能夠從許多人身上學習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人,以此砥礪自己必須不斷的進步。



  

有朋自大陸來-大陸交換生來到中正企研

MBA103/李玟瑩

 在過去一個學期中,中正企研很榮幸來了兩位大陸的交換學生,與我們一同上課、報告及遊玩。從他們身上讓我們感受到大陸學生的競爭力與友善,透過彼此的交流,激盪出更多不同的火花。

選擇台灣的機緣
左曉靜(左一)與陳漢昌(中),到處探尋台灣美景
(圖片引用自)

 來自廣州華南理工大學的陳漢昌,當初在短短一天的時間就決定要來台灣交換,除了現實面金錢的考量外,曾聽聞來過台灣交換的同學敘述交換過程中種種精彩的經驗,也使他產生對台灣的嚮往與了解,毅然決然地來台灣交換。另一位交換生來自北京大學的左曉靜,同樣地對台灣有某種程度的嚮往與期待,選擇放棄其他交換機會來到台灣的中正大學。

 兩位交換生除了平常與我們一起上課外,課餘就把握時間到處欣賞台灣美景、享受台灣美食,並與我們分享他們週末到了哪些地方,從他們口中可以發現平常我們熟知的台灣,其實有很多美麗的地方是我們從未認真欣賞過的。

兩岸就學環境的差異性

 經過一學期的適應與學習,陳漢昌也與我們分享了他所體驗到的兩岸就學環境之差異性:在大陸,學生以「目標導向」為主較多,許多人於一開始讀研究所時就確定日後的方向,選擇學術道路的就跟隨教授作系統性的研究,參與研討會、學術交流活動等;選擇就業道路的便會積極地參與職業培訓、企業實習等,在不產生最壞結果下,甚至為了去實習而不去上些不這麼重要的課程。

 
陳漢昌與中正企研陸生交換導師鎮明常合照
(圖片引用自)
而大陸的導師對於學生的影響是相對於深遠的,許多的決定都需要導師的同意與簽章,如參與社團活動等;教學方面,因在大陸教學質量只占老師評核中的一小部分,因此對於課程所投入的心力完全憑藉老師的個人意願而定,學生為求輕鬆過關,也不會對於老師的教學產生否定的聲音;但在台灣,可以明顯感受到老師認真教學的態度,課堂上的互動、授課形式也較為豐富與實用,這是身為台灣學生所應該珍惜的部分。

把握自我優勢

 台灣與大陸學生都有各自的優勢所在。大陸的人口眾多,資源就相對於稀少,使得大陸學生從小就具有憂患意識,比分數、比榮譽,從小到大因成績好壞所得到的待遇有很大的差別,養成了他們積極與他人競爭,以求得到更好的發展。

 陳漢昌認為:「台灣學生在個人發展較為全面,台灣社會的開放程度,允許學生發展自我的價值觀,做自己喜歡做、感興趣的事情。」加上地緣關係,使我們有更多的機會走出台灣,認識世界、培養國際觀。在自由開放的社會中成長,台灣學生少了大陸學生的浮躁與功利,多了份對生活意義的體悟與感性,陳漢昌笑著說:「曾經在夜間的球場上,看到許多女生在跳躍奔跑,這樣的氣氛給了我難以忘懷的震撼。」這是一種勇於追求自己所想要、所喜歡的事物之精神。

轉戰大陸職場的建議

 有許多台灣學生也嚮往日後可以到大陸發展,陳漢昌給了想去大陸工作的台灣學生些許的建議。第一是「關係文化」,無論是公司內部,或與同事、客戶、合作夥伴、政府事業機關間的關係,都是一種需要維護的資源,在職場上工作是否能順利完成,往往最主要的關鍵在於金錢利益與人情關係,大陸流傳「沒有關係找關係,有了關係沒關係」的詼諧話語。第二是「老闆文化」,大陸職場民主意識與平等文化尚未發達,上司擁有很大的話語權力,直接決定了你的晉升、考核及工作內容性質,所以一定要特別注意與上司之間的關係,避免衝突,以確保自己的權益與利益。第三是「競爭意識」,大陸職場資源相對有限,處於競爭者多的情況下,如何在工作強度高、壓力大、缺乏規範和成熟機制的背景下,保持自己的競爭力,是需要特別注意的!

台灣人的熱情與友善

 
與所上同學合照(圖片引用自)
在台灣,令陳漢昌印象深刻的還有台灣人的熱情,他說:「台灣人始終將謝謝掛在嘴邊。」無論是在便利商店買東西、出門坐車、店裡消費、餐廳吃飯或是走在街上,人們永遠都是那麼熱情友善,微笑地跟你說一遍又一遍的謝謝。人情味與平等意識,是目前大陸社會所沒有的。

 來台灣交換的這段時間,讓陳漢昌解脫多年來的功利枷鎖,放鬆自己,追求那些真正讓自己快樂、值得追求的事物,做一個真正的自己;同時,離開家鄉的這段時間,也讓他更加喜歡大陸,那個從小長大無法割捨的土地與人們!此次的台灣行,讓陳漢昌學會從更高的角度去看待與認識自己,也為他自己贏得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這一學期,與兩位交換生一同上課、報告,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他們在學習上展現的積極態度,不畏懼文化隔閡、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是值得台灣學生學習的部分;同樣地,他們也在學習我們勇與追求自己所想要的精神與創意。透過這種方式的交流,彼此互相學習,是在課堂上老師所無法教授的!真的很開心能夠有兩位大陸交換生來到中正企研,透過他們的眼中,讓我們看到更多不一樣的兩岸差異。



品味生活-專訪《Nonzero非零餐廳》負責人Ming

MBA103/彭嘉惠

「Other People matter」
就寫在店外的無障礙步道上
 (圖片引用自此)
 在台北市東區一條靜謐的巷弄中,接連佇立著肯夢註一學院、肯夢Aveda綠櫻桃辦公室及Nonzero非零餐廳,這幾幢簡單明亮的建築,四周佈滿植栽,並利用透明玻璃當作外牆,給人環保、創意與美感的印象,這正是《Nonzero非零餐廳》所創造的平台,它不僅是一間餐廳,更是一個可體驗多元文化的場所。這次很榮幸訪問到《Nonzero》負責人陳郁敏(後以Ming代稱),出生於馬來西亞,在澳洲、紐西蘭與美國受教育,於香港工作與生活了二十年,這般多元文化的成長背景也反映在《Nonzero》的餐廳特色及經營管理上。

非零Nonzero概念餐廳,從飲食落實生活

 為什麼叫「非零Nonzero」?這是由Robert Wright衍伸經濟學裡的賽局理論而來,擴大解釋環境與人類之間的關係。Nonzero創辦人朱平先生相信:「一個人的成功,並不一定是建立在另一個人的失敗之上。」在2006年,《Nonzero》成立之初,這種主張Lifestyle風格的餐廳仍屬罕見;但近幾年,類似風格的餐廳越來越多,儘管如此,Ming笑著說:「這是一件正向的事,這也表示這城市的美感在逐漸擴大囉!」

 Ming對世界上各種文化充滿好奇,也使得《Nonzero》菜色源自於各國的康福食物(Comfort Food)-是一種個人化的概念。當你出國好一段時間,你最想念的那一道料理是什麼?這與每個人的文化背景及經歷有關,當你吃到那道料理時,會有一種把你拉到不同的時空,讓你回想起某一段記憶,那就是你的康福食物。康福食物不見得會是你的家鄉菜,Ming表示:「我的康福食物也不是馬來西亞菜,而是香港菜啊!」《Nonzero》慢火細燉的食物總能喚起旅居台灣的外國人士對記憶溫暖、似曾相似的感覺,因此很受外國人喜愛。只要品嚐過這裡的料理即能體會備受珍惜的感覺,就像是有人特別作一道料理等你回家享用。

強調「共享」的空間(彭嘉惠/攝)

 《Nonzero》提倡的是標榜健康、好吃的多文化創意料理,但非零的創意並不是搞怪搭配,對此Ming有自己一番獨到的見解和堅持:「你要先熟悉食材,再去想用其他的方式來料理,這才是好的創意。」在搞創意之前,要對食材最慣用的烹煮方式跟食材本身有足夠認識,再由廚師開發並一再調整,才能創造出非零餐廳獨一無二的創意料理。雖然Lifestyle的餐廳越來越多,但有些或許強調清淡養生過了頭,Ming表示:「如果大家都要吃清淡的,那我們還要廚師做什麼?大自然給我們這麼多好的食材跟資源,不用也是一種浪費!」

 於採訪的同時,工作夥伴阿布端著兩盤紅藜請Ming試吃,一種是店內原用國外進口的紅藜,另一種是台東小農種植出來的Ming說:「OK的話,以後就可以用台東的。」《Nonzero》在食材的挑選盡量選用有機、在地的自然栽種方式,Ming也提及:「這樣的行動不是為了養生,而是選擇對土地比較友善的方式。」用行動來溫和對待土地、支持在地農民,正是「永續」理念的實踐,並透過使用藜麥作主要食材,讓非零的朋友更加認識這個富含營養的新食材。

左圖:Khao Jam綠葉飯 中圖:巴斯克燉煮魚搭配藜麥飯 右圖:巧克力絲絨
(彭嘉惠/攝)

 而店內陳設亦秉持Lifestyle的原則,從吃的、喝的到用的都充分地展現了「Trash to treasure」的概念,《Nonzero》的部分牆面採用了桃園日據時代小學所拆除的珍貴台灣檜木。店內還擺放著小智研發註二將再生材料再製而成的蜂巢展示架、阿美族漂流木創作者拉黑子‧達立夫的作品、多樣二手市集的杯盤,這些不僅是展示品,也可直接在店內購買。在展現夥伴產品的同時,也幫助所有人改變消費習慣。

店內陳設(彭嘉惠/)

從不同角度看服務業

 Ming希望來《Nonzero》的面試者都能先閱讀過這兩本書-朱平的著作《生意人,悅日人,漣漪人》與Ming的《漣漪詞》,好讓他們更了解非零,相信自己的行動是有漣漪效果的。Ming表示:「很多人以為餐飲服務業就是端盤子,其實他們做的事是與人相處,這是畢生的功課。遇到本來心情就不錯的客人那沒什麼,但如果遇到一進門就心情很差的客人,你要怎麼跟他溝通、轉變他的情緒,讓他快樂。這才是我們要做的,絕不是狹隘的端盤子。」從《Nonzero》夥伴談吐間,可明顯感受到非零帶給他們的成就感與十分享受這份工作,店員Daniel說:「剛進來Nonzero時,什麼都不會,被派去做出餐前的準備,負責check菜的量、顏色還有點綴,後來被調去切麵包才知道切麵包大有難度,需要大量練習及技巧,最近則剛被調去吧檯作飲料。即使每天很忙、很累,但下班後心情很快樂。」Ming用一句迷人的話來形容非零夥伴: 「他們不是來make a living,他們是在make a life 

 
Nonzero的團隊成員(圖片引用自)
Nonzero》今年本來因為員工流動率高等制度的問題,歇業了幾個月後才重新開張。在招募夥伴時,要找到同時具備所需技能和合適人格特質者不是件簡單的事,有的人擁有技能卻不快樂;有的人只想找一份工作餬口,對成長和發展卻沒有興趣。Ming說:「非零現在有一個很棒的團隊,這群人相信我們、喜歡我們。每個夥伴都有可以貢獻給Nonzero的技能。」你可以說你很會攝影、會寫作,或是會帶給別人快樂;而不是空口說「我什麼都不會,但是願意學習。」這樣是很奇怪的,好像你從不了解你自己。學習不該是被動的,也不能總是等別人來教,學習與工作不是各自獨立的兩個部分,你在做的同時就是在學習了。
                         
 提到「學習」,Ming談到了喝酒這件事。對於法國人來說,酒是一種普通的飲料,法國人喝酒就像台灣人喝茶一樣,兩種文化都有自己的淵源和講究;相較之下,台灣媒體傾向於談論酒後釀成的錯誤,如酒駕、酒後肇事等。在我們的文化下,容易對酒產生迥異的看法,於此《Nonzero》提供許多單杯酒,Ming說: 「你嘗試過後,清楚自己喜歡或不喜歡,總比沒試過和試過了但沒有感覺好。」《Nonzero》對酒的態度很簡單­-喝你想喝的酒!沒有品酒的壓力,只是享受;單杯酒的販售,也給了更多人認識自己、也認識新事物的機會。

 
與Ming合影(彭嘉惠/提供)
Nonzero非零餐廳》今年受到美國美食網站「The Daily Meal」 的肯定,榮獲亞洲最佳101家餐廳第50名。一間因理念而創造的店,成功的創造了一個社群,傳達簡單而不凡的生活理念-「愛你所做,做你所愛。」追隨自己的渴望,勇敢去做自己愛的事。節錄自《漣漪詞》:「我的人生,我自己決定」的主動心態,而非被動的「我的人生是由別人來影響」,作為思考練習,相信每個人都是有選擇的!


註一
肯夢(AVEDA):成立於19957月,代理美國AVEDA彩妝、保養、美髮及環保生活用品,提倡「環保生活」、「身心靈平衡美」等概念,產品均來自天然有機植物或其他可更新的資源。

註二
小智研發:一間香港公司,研發放在台灣,致力於綠能產品之研發設計,將廢棄物加上設計力、結構力,製成向上再生的產品。曾打造台北花博園區內以回收寶特瓶環保磚打造的流行館。

相關連結

參考資料
漣漪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