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商研/游弘宇
「誒!我們要去東南亞騎腳踏車,有一個人突然不能去了,你要不要一起啊?」
|
湄公河畔(游弘宇/提供) |
因為商研同學張庭宣的這句話,經過短暫的考慮,跟爸媽和女友報備後,從來沒有騎長途車經驗的我,當晚就訂了機票,決定和三個同伴於今年寒假時挑戰「單車橫跨中南半島五國-越南、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的旅程;另外,兩個香港朋友Felix和Daniel,甚至是我們到機場才第一次碰面。
透過旅行,去瞭解世界其他地方發生了什麼事情,培養自己的國際觀,是現在台灣學生最需要的東西。以下將分享一路上峰迴路轉的插曲,和我在旅程中的觀察及深刻體驗。
台灣-新加坡機場:打地鋪的第一晚
|
於新加坡機場打地鋪(游弘宇/提供) |
現在亞洲的廉價航空真的很方便,但唯一的缺點就是轉機時兩個航班之間的時間差非常多,所以第一天在極為克難的情況下,同伴們決議在新加坡機場打地鋪再轉機到越南。而旅程的突發狀況也來得極快,同行的Daniel以為中國公民的身份到越南不需要簽證所以沒有辦理,被拒絕上機,只能獨自轉機到柬埔寨的金邊再與我們會合。
新加坡-胡志明市:新加坡哥所看到的東南亞產業
轉機時,我們搭乘虎航,隨意劃位讓我有機會與一位年紀相仿的新加坡哥展開對話,他家是新加坡上市的營建公司,因此當完兵後,家人便安排他來幫忙越南跟馬來西亞的化學公司,他向我分享現在東南亞各國的財團佈局主力比較少在大陸,主要是在自己國家以外的東南亞國家:目前泰國的投資跟發展已經接近飽和,很多產業現在進去可能都是捉對廝殺競爭激烈;越南跟馬來西亞正值發展的黃金時期,類似50-60年代的台灣;緬甸則是離可以投資的階段還早,由於近兩年才開放投資,很多交通、通訊、電力等基礎設備都不太完備,所以許多先進者最終都失敗了。
接著聊到越南現況,他感慨地說,越南的大學畢業生很可憐,頂尖學校畢業後薪水也只有約400USD,因此大多數人為賺更多錢選擇離鄉背井工作;但,也造就了悲歌,許多越南女生到新加坡從事特殊行業,因為一個月可能就有7000-8000USD進帳,工作一個月就能贏別人好幾年,還能寄錢回鄉供養父母,社會漸漸變得笑貧不笑娼。而新加坡的狀況是,有錢人家會將孩子送到英語中學上課,有點類似台灣的美國學校,父母讓自己的孩子從小就認識家境背景相似的同學,未來魚幫水、水幫魚也就方便許多。
到了胡志明市,與他交換名片後便彼此道別。接下來我們開始組裝帶來的單車,準備展開旅程,沒想到,因為飛機起降氣壓的關係,輪胎如果沒有把氣洩掉很容易會爆胎,不幸地庭宣就遇到此狀況,但更悲劇的是預備用的內胎被Daniel帶去了柬埔寨,因此我們只能先在機場附近找旅店安頓下來,在修車的同時重新策劃往北前往越柬的邊境。
越南 胡志明市-西寧省-木牌市:好似那30年前的台灣
這輩子第一次看到紅綠燈這麼高興!方圓百里第一個紅綠燈,看到心裡只有一個想法:「要進村了〜要進村了〜」
今天從胡志明市騎了100多公里到西寧省,離開喧囂的鬧區看到了越南最真實的面貌,大片的農田和紅土馬路、越南鄉下小孩下課幾百台腳踏車衝出來跟人車爭道。隔天,我們出發前往兩國之間唯一讓外國公民出入的通過口-木牌市,原本以為兩國交界應該會是一個大城市,沒想到,騎得越近路況越差,路上的石頭都跟馬克杯一樣大,最慘的是入夜後到了當地,發現那裡根本就是一個未開發的小村莊,連旅店都沒有!好在有熱心的年輕人,帶我們到當地學校的英文老師家,讓我們能順利溝通(越南人的英文,就我們遇到的大部份都不太好溝通),並願意接待我們借宿一晚,讓我們對越南人的熱心留下的深刻的印象。
|
木牌市(游弘宇/提供)
|
越南-柬埔寨 金邊Phnom Penh:令人匪夷所思的合理
開始進入柬埔寨了,相對於越南的純樸,柬埔寨就顯得市儈許多。辦Visa的時候,沒塞小費給過境人員是過不去的,親眼看到他把部分的錢放進自己的箱子裡,感覺真的十分不愉快。
由於從邊境要到柬埔寨首都金邊必須先經過一段水路,所以我們決定拆車打包坐公車過去(公車上船渡河)。上車後,旁邊剛好坐了一位柬埔寨的華僑,他説他之前在柬埔寨最混亂的時候跑去美國念書,然後在那裡待了十年,因為有美國公民身份的關係,得到政府許可從事美國舶來品到柬埔寨的國際貿易;他也提及:「柬埔寨是個很亂的國家,很多事情都要靠錢來解決,做成的每筆生意有2/3的利潤要拿給政府。」快到金邊車站的時候,我們看到好幾台大型的貨車被警察攔下來,他就跟我們説,這些警察看到感覺狀況比較好的目標就會叫你停下來,必須要給他們錢才可以走,有點像是公然收保護費,也建議我們除非遇到很嚴重的事情,否則不要找那些穿制服的幫忙。
|
柬埔寨兜售飼料的孩童 (游弘宇/提供) |
柬埔寨的貧富差距,給我的震撼比越南強烈許多,在湄公河畔及當地的旅遊景點有很多乞丐,年紀從3歲到20幾歲都有,看到觀光客會一直圍過來要錢或是要你跟他買東西。今天看到一個小孩完全沒穿衣服在賣鴿子的飼料,那種感覺怎樣也説不上來,我覺得會允許讓這種現象發生在首都,並讓外國觀光客看到的政府一定是有問題的,感覺國格整個被踐踏,一個國家若連自己都不尊重自己,要如何期待別人去尊重它呢?
吳哥窟Siem
Reap:觀光財!?
|
上圖:兜售明信片的孩子 下圖:吳哥窟 (游弘宇/提供) |
吳哥窟是個觀光區,環境生態很明顯跟首都金邊大不相同。也許因為有太多觀光客的緣故,不論是店家或小販全都坐地喊價,同樣的小吃和水果,我昨天買50cent,今天買就變1USD了。而在吳哥窟的古蹟區,有很多小孩會黏著觀光客兜售飲料、卡片或明信片等,剛開始看到都覺得很心疼,但後來我發現這邊的孩子很多是利用旅客的同情心、用騙的方式做生意,後來就不再跟他們買東西了。
柬埔寨政府在開放外國投資後,似乎發現了其中有很多的好處,討好其他國家的方式也變得更加明顯。除了對當地產業的投資外,對古蹟維護的補助經費更是各國角力的戰場,並以美國、中國、日本跟韓國最多,在各國廟宇古蹟外面都會有贊助國的國旗標誌,我猜除了用以顯示友好外,應該也是希望讓各國搶搶版面,以期可以從中得到更多的資金。
在柬埔寨這邊還是有好事會發生的,認識了一位當地英文很好的兼職司機,幾天晚上都跟他小酌聊天,像朋友一般!他跟我説當地的人很流行一句話「No money,no honey.」,可能是因為這裡有太多觀光客都像來當大爺般,而當地人為了賺錢又不得不放低尊嚴;因此,漸漸扭曲成覺得有錢就能變得不一樣,每個人都希望將來有錢可以過跟觀光客一樣的生活。
|
吳哥窟合影(游弘宇/提供) |
因為有歷史遺產的關係,柬埔寨的觀光業比越南興盛許多,會英文的人口也較多。然而,事情都有正反兩面的,我個人認為,靠觀光起家的國家,短期可以從中獲得一定的利益,但是長期而言,犧牲了國家的風氣及對孩童的正面教育,感覺國人能賺的錢、能做的生意再成長也不過如此了,且其他對國家發展有關的獲利機會都會落到外國投資客的手裡。相形之下,雖然越南的觀光業沒這麼興盛、也沒有幾個人會説英文,但感覺是比較紮實地在成長跟進步。
泰國Thailand
越接近泰國,越能感受到泰國對柬埔寨的影響。當地人的髮型、穿著都變得比較fashion一點;路上的大型看板廣告也從只看得到Angkor beer,變成Angkor beer與泰國beer的廣告交錯;而邊境Poipet的人,英文又變差了,大部份的攤販及店家很多都變成泰語跟柬埔寨話夾雜。
在接近邊境的十來公里,開始有一袋袋的垃圾被丟在道路兩旁的草叢,有點像我小時候回鄉下路邊的樣子,也有一些大型的工廠和賭場。辦理出境去泰國的時候,遇到一位在Poipet賭場工作的馬來西亞人,他説這邊的賭場相較於柬埔寨其他地方反而是安全的,因為沒什麼人敢在這裡造次,而且其實這裡的賭場沒有想像中好賺,因為客人以柬埔寨人為主,且平均收入只有約400美金,大部份人都過的很拮据。
泰國製造業不論在成衣或食品類都已十分發達,物價也遠比臺灣低,在曼谷市區還找得到台幣約30元有菜有肉附飲料的晚餐,而且牛奶也只要台幣10元就買得到,讓我在這裡都把牛奶當水喝!單就曼谷而言,已比我兩年前來的時候更加繁榮,7-11的覆蓋率跟台灣幾乎差不多,但整個都市建築的一致性及整體性卻遠勝台灣,夜晚更是生氣勃勃。在這裡,每天都有眾多的外國觀光客,我猜之前Hang Over2在曼谷拍攝,讓許多歐美旅客對曼谷更感興趣,還有一整條長到不像話的Guest
House與Music Bar,那繁華熱鬧的景象讓同行的香港人都説蘭桂坊輸了。
安帕瓦水上市場Amphawa Floating Market
|
安帕瓦水上市場(游弘宇/提供) |
同行的夥伴想要去安帕瓦水上市場,所以我們一早就騎車準備到另一個省,而從曼谷往其他城市的路途幾乎都要經過高速公路,我們就靠著單車兩輪與汽車四輪爭道,真的十分驚險!到Amphawa的路途約70-80公里,沿途看到很多養雞場、製鹽場跟椰子加工場,我猜其中的一大部份應該都是用來提供曼谷這個大城市的需求。
在泰國待了快一個禮拜,曼谷的發達不用說,其他地方雖然有不小的城鄉差距,但看的出來,整個國家是很有活力的。如果要我説還有什麼可以在泰國做的話,我想是廢棄物處理跟回收,我覺得泰國人可能還是比較沒有環保觀念,在曼谷人人都很有消費力,但也製造了很多髒亂和垃圾堆,像是旁邊發展的衛星市鎮路上的小河或草叢也都有各式各樣的垃圾。
馬來西亞-新加坡:旅程到了最後一站
最後的旅程,我們行經檳城、吉隆坡、芙蓉,然後到了麻六甲,沿路中卻也發現馬來西亞南北兩邊大不相同。我發現北部的華人跟馬來人處得並不好,當地人說:「因為政府在教育或就業方面,對馬來人保障相對來的多,因此逐漸形成如此的不平的氣氛。」相較之下,南部的華人和馬來人對立的感覺就沒有那麼嚴重。
馬來西亞的狹長段,我們一路騎高速公路南下,中途跟當地的警察玩了好幾次捉迷藏,結果快到麻六甲的時候還是被抓到了,幸好警察看我們是外國人,最後人很好地幫我們叫消防車載我們到目的地。
旅途終於快回到起始站新加坡時,我卻意外地生了一場大病,導致後續騎車時都十分辛苦,但也因最後兩天都待在Guest House裡,認識更多外國朋友,一起聊聊各自的國家、說說他們是怎麼看台灣的,雖然最近總覺得台灣很亂、經濟衰敗,但因拓展見識後,也深感自己是相對幸福的。在新加坡認識了一位敘利亞的朋友,現年30歲,25歲的時候在敘利亞開始創業,熬了四年,獲利開始成長,終於要苦盡甘來的時候,國家發生了戰亂,公司被迫倒閉,全家除了父親堅持要死守在國內,其他的兄弟姐妹皆到世界各地去避禍了,他說:「打算這兩年在亞洲找一間學校念MBA,現在在歐美,亞洲經驗是越來越被重視的一件事情。」也希望在讀完書後,敘利亞已經恢復平靜,讓他可以將所學帶回國家盡一份心力。
跳脫舒適圈 培養國際觀
|
賦歸(游弘宇/提供)
|
這趟旅程,除了跳脫出原本的舒適圈,作精神和體力上的挑戰外,最大的收獲是培養自己的國際觀。待在台灣,除偶有的重大事件或議題,每天新聞或報紙都是些雞毛蒜皮小事,媒體大多關心的是藝人近況,對國際上發生的事情幾乎不占多少篇幅。當然,有許多方式都能培養國際視野,但對我而言,旅行是最能深刻感受那直接的文化衝擊,並砥礪自己不斷提升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