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31日 星期日

BAxHUNTER企業競賽系列報導(三)

MBA 105/廖珮君、陳君哲
(碩一宋庭萱同學提供)
 一次寶貴的競賽經驗,不僅使自身收穫良多,更造就努力邁向下一個人生階段的動機。本次中正特地採訪到中正企研所的宋庭萱同學來分享參與全國大專院校商業個案競賽(ATCC)的經驗及對讀者們的建議,期許讀者們能透過學長姐的經驗成為自己參與競賽的動力。


 參與競賽首先面臨到的問題就是必須明確了解自己參與競賽的動機。每位參賽者的動機不盡相同,但是卻都是支撐著參賽者持續奮鬥的力量。大學就讀於風險管理與保險系的宋庭萱同學,在剛進研究所的第一個學期就與三位同學組成團隊參與ATCC競賽。她在採訪中指出想轉考至企研所時,念過企研的朋友建議她參加國際青年創業領袖計畫(YEF)競賽開拓視野、接觸到不同領域的人並增加自身對於商業的敏銳度,在比賽過程中也會認識更多優秀的參賽者,發揮企管領域的優勢。想起過去朋友的建議,剛考完研究所的她於是開始找尋商業競賽,想從中學習更多的經驗。

 然而,她首先參與的競賽卻是ATCC卻不是YEF。其中有很大的原因來自於她認知到自己參與YEF尚能力不足,因此找尋另一個較有商業規模的競賽。最終選擇從ATCC競賽中培養經驗和能力,以達成未來參加YEF的目標。因此,讀者們在選擇比賽的同時,也必須檢視自身的能力,由淺入深的去從比賽中學習經驗,以免因能力不足,不但沒有收穫,反而碰了一鼻子灰。
2015 YEF競賽(圖片引用自)



 其次,參與競賽將面臨團隊組成的問題。讀者們或許會認為團隊應由熟識的朋友一起組成才能夠有效的降低衝突。然而,針對團隊的成員,宋庭萱同學說:「由於課業壓力且時間有限,再加上剛進研究所的同學們動力不足,一開始無法找到有強力參賽意願的隊員。最終找齊隊員後發現成員大多數都是企管所的學生,造成日後討論時容易陷入相同的思考邏輯,無法跳脫群體迷思,產生的想法無法應用到企劃書中。」再者,我們可以從歷年來ATCC得獎的競賽隊伍中發現,團隊成員的背景多元性十足。明顯的感受到來自不同背景的成員確實能夠激盪出更不一樣的想法。因此,讀者們若是要參與競賽,請鼓起勇氣邀請不同系所的人與你共同參加比賽,一起為競賽打造不一樣的舞台。
ATCC競賽圖誌(圖片引用 自)




 每項競賽特別珍貴之處在於舉辦單位總是能為各個競賽隊伍提供不同的資源訓練。宋庭萱同學的團隊在第12屆的ATCC競賽中參與研華科技的美滿人生議題。正式進入競賽前,參與ATCC的企業各自提供一堂課程供參賽隊伍學習。她的團隊成員分別參與各個企業精心挑選的一堂授課,而她自己則是選擇參與海爾的課程。她提到:「目前在海爾任職的顧及然先生,在課堂上提出每個領導人的成功條件分析、成功的企業家定義,最後整理出每個成功的企業家到達成功的時間點都不一樣,踩在未來上才能成為成功的企業家。」競賽前的分組學習著實讓所有參賽隊伍獲益良多,參賽者得到的不僅是將理論應用至實務,而是親身感受從實務獲得的啟發。

 競賽結束後將意味著自己達成其中一個目標的里程碑。但同時更必須檢視整個競賽流程的收穫,以及如何將這次的經驗應用在未來的事物上。庭萱與團隊最終在打進ATCC研華組18強後止步,在 ATCC競賽結束後,她認知到自己文書處理的技能還有待加強,也認為認識不同領域的人士非常重要,更必須隨時觀看產業知識相關資訊,才能與時俱進。而參賽過程中,她察覺有許多具備領導風範的參賽者,使她認為日後應多參加競賽,聽取更多不同的演講風格。因此,競賽過程中的人、事、物,皆可能成為學習的對象,即使可能在過程中不幸遭到淘汰,也不因一次的挫敗喪失學習成長的機會。期許讀者們也能像宋庭萱同學一樣,在競賽的舞台上發光發熱,努力的抓住每一個成長的機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