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5日 星期日

就讀MBA前,你,想清楚了嗎?

MBA101/陳玫君



    當大學文憑不再是就業保證,當大家盲從地報考商管所,你可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是家人壓力?延後就業的藉口?還是知所不足,才選擇繼續深造?


 本刊特地採訪兩位業界人士、三位目前任教於商管所的教授,四位在學中及正要入學的MBA學生,希望藉由三方人士分享自身觀點,讓就讀MBA的同學檢視自己外,更給予即將邁入MBA殿堂的學子們,確認就讀動機,進而思考、規劃兩年研究所之方向,以面對未來職場挑戰。

動機大不同

統一夢時代營運Team經理 楊炳彥
(劉朴垣/攝)
 時代潮流下,造就許多學生在尚未確定志向前,就盲從地選擇繼續攻讀MBA。統一夢時代營運Team經理楊鈵彥表示,「隨波逐流其實是因應社會的需要」,特別是有些大企業,或者是國際型、科技型的公司,他們對高學歷的需求。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同學王志桓也指出,「當初想報考商管相關系所,也是認為學歷對於未來職場工作仍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但對於有過工作經驗,再重回校園攻讀MBA的人而言,就讀動機卻顯得更加明確且具方向。畢業於中正行銷所,現任職於嬌生(Johnson & Johnson)的林孟璇對此談到,僅管很多人都認為最好的方式是on-job-training,但對於大學時就讀歷史系的她而言,做起事來總覺得缺乏相關背景及理論的支持。而中正大學行銷管理研究所的蔡佩瑜則說,當初也是從工作中發現自己對行銷的熱愛,但外文系畢業的她,卻缺乏行銷專業領域的知識,因而更加深自己重返校園繼續深造的動機,以精進自身對於該領域之實力。

中正行銷所 蔡佩瑜
                 (蔡佩瑜/提供)
    而談到透過職場的歷練,除了有助於釐清就讀MBA之目的,更能重新確定未來志向,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的準碩一生郭力綱透露由於大學念的是工科,現任副工程師,但對於職位只要求準時及完成兩大要素下,很多事情都能達到最好的標準。對郭力綱而言,如果能在公司擁有更好資源、更棒的夥伴下,共同完成更多更好的目標,進而從中享受精益求精之樂趣,才是其所欲追尋的。除此之外,在對於創業有所憧憬下,也希望進入企研所奠定所需能力,並從中找到創業夥伴。


 縱觀所述,每個人就讀動機大不同,而你想清楚了嗎?



能力培養,從認識自己開始

第一步:規劃自己的未來藍圖

 「知道自己未來欲進入的職場需要
什麼能力,再來MBA學」是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教授鍾憲瑞給所有準MBA學生的忠告。不僅點破許多學生尚未想清楚前就來唸MBA的通病,也告訴我們應培養以事後觀點思考問題之能力。而任教於中正企研所的助理教授楊文芬也建議同學:「應先了解未來想從事工作所需之一般職能,再根據該職能去發展相關能力。」因此,對於MBA學生而言,不妨先想好自己未來要什麼,才能知道現在怎麼要,也才能幫助自己想得更深遠且透徹。

蹲馬步 練好基本功

l   專業知識的培養
中正企研所教授 鍾憲瑞
(陳玫君/攝)
 MBA的訓練與其他碩士班不同,其強調專才與通才兼具。中正企研所教授鍾憲瑞對此提出:「MBA學生必須如同“小山”般,各領域都要有一定程度了解,並加上一部分專長的突出。」亦即以比較優勢角度來看,學生必須讓自己具備七分廣,三分精。
 
    蔡佩瑜針對如何使理論全方位瞭解分享:「上研究所對自己的第一個投資就是上課,並且上有意義的課。」除了奠定良好的理論基礎,於嬌生工作的林孟璇建議:「可以找幾個同學組成讀書會,討論一個『Business case(商業個案)。」例如找一個失敗的行銷案例,利用手邊現有的資源,找出問題背後的原因,而這也是進入職場後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對於個案的練習,中正企研所助理教授鄭祥麟說道:「可以讓學生用好的決策與邏輯去清楚呈現問題、解決問題,並訓練分析與思考的能力。」除了學校知識外,統一夢時代經理楊鈵彥也提醒:「要多閱讀商業類雜誌,並注意新聞裡的企業案例」,將所學與實務連結,提前知道企業的發展與創新,較進入企業之後再學為佳。

l   厚植語言能力
 面對競爭激烈的環境,除了須具備專業能力外,語言能力也可能成為決定進入喜愛的公司面試的關鍵。「尤其是當你想進入的是跨國企業,語言甚至會成為面試第一關,若缺乏良好的語言能力,將影響你所夢想要去的企業。」關於這點,楊鈵彥同意地說。

任職於嬌生的林孟璇
(林孟璇/提供)
 「每天面對的事情可以用『重要』和『緊急­』當作X軸和Y軸呈現」,然而對很多台灣MBA學生而言,英文往往會落在「重要但不緊急」的象限中,等到要求職時它就變成又重要又緊急了。林孟璇建議大家不妨用自己的方式,好好規劃什麼是「重要緊急」、「重要不緊急」的事情。「重要不緊急的事情往往具有長遠的影響,因此英文能力的培養就更需自律。」同時,楊鈵彥更一語道破語言能力很重要但緊急不來,必須將之列為每天或每階段最重要的事項。  






書本上學不到的事
 
除了知識的厚實外,無形能力的訓練也扮演重要的一環。

l   想像未來的自己
 「MBA要培養的能力都很抽象,想像自己的未來、想像自己未來選擇的結果是如何等」談到MBA學生該培養何種能力時,楊文芬如此舉例:「想像的內容可以包含下學期要『做什麼』事情、『為什麼要做』這些事情、做了之後對兩年畢業後的規劃『有什麼影響』。」由此可知,想像的能力不僅與企業重視的創新息息相關,同時也能比別人早一步規劃未來的人生方向。

l   時間管理
 想要兼顧課業,又想組隊參加比賽,或者實習、交換學生?時間有限情況下,如何盡善盡美地演出?時間管理成為其中的關鍵成功因素,同時也是所有MBA學生都會面臨且必須克服的一大難題!

    
 中正企研所碩一學生王貞懿分享:「把每天要做的事情分得很細,例如幾點到幾點該完成什麼。」因為一件該做的事情,如果沒有把它break down(拆解)成小因子,時間管理就會很難掌握。楊鈵彥也認為把一件事情分成很多小細節,並將該細節所牽扯到的人、事、時、地、物一一列出,自然就能判斷重要性與執行的先後順序。

 「時間管理其實也可以用『重要』和『緊急』組成的象限來看。」林孟璇再次強調,習慣「以終為始」的思考模式,想想自己欲成為什麼樣的人,還缺少什麼?須做哪些努力?由於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priority(優先事項),該priority(優先事項)便成為必須花更多時間去累積、執行的項目。

l   跳脫舒適圈─比賽與實習


 
 當理論與實務結合不再只是一句口號,而是所有MBA學生都必須認知的事實時,競賽與實習便成為與實務接軌的最佳捷徑。「競賽與實習是MBA學生最好的資產累積方法」,蔡佩瑜認為比賽過程中可遇到許多貴人,也必定會遇到比自身更厲害的人。而當你有所害怕時,其實就是成長最好的動力! 

政大企研所準碩一生 郭力綱
(郭力綱/提供)


 比賽和實習除了是個人成長的引擎,也是累積人脈存摺的速成法。郭力綱為了達成自身的最終目標─創業,藉由比賽認識許多有實務經驗、有足夠專業、見識夠廣的人才,「因為比賽必須組成很完整的團隊,透過這些隊員,我可以認識更多需要認識的人」。

 中正企研所助理教授鄭祥麟建議同學不應受限自己,應多找管道去參加有挑戰性的活動與比賽。「除了可以多認識人,更重要的是調整自己的態度,而這都有賴從比賽中親身體驗並從中學習才能達成。」

l   獨立思考與分析
中正企研所 王貞懿
(陳玫君/攝)
 身為MBA學生,除了具備專業知識、協調、溝通等等的能力,培養獨立思考與分析亦是不可或缺的。「工作之後發現,獨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極其重要。」林孟璇說:「論文的撰寫便是培養該能力的重要管道。」儘管有指導老師的輔助,但仍需靠自己完成,因此必須從論文主題的背景出發,以事實為依據完成該研究之撰寫。

 但如何培養該能力,其實處處皆有機會。舉凡課堂中,老師對於某議題的不斷追問、擔任個別專案之總召等等,王貞懿認為「研究所兩年,很多事情都必須獨立完成。而在執行過程所遇到的種種難題,便不斷培養自己獨立思考與分析之能力。例如,了解事件脈絡、問題點,並知道該採取何種方式解決。」

先工作or先念MBA

 不論是MBA還是他類研究所,此類議題各具說辭。楊文芬覺得各有利弊,「且該問題是需要規劃的。規劃之前必須清楚地了解『先念MBA再工作』的好處與壞處。」而大家熟知的SWOT分析工具於此時便可派上用場,但分析的結果也必須結合本身的個性和性向。
 
 支持「先工作派」的郭力綱與蔡佩瑜皆認同先有工作經驗再念MBA,較能確定未來志向!郭力綱指出,光是動機就會有很大不同!「當工作不再只是一種想像,而是生活時,才會真的下定決心思考未來到底想做什麼工作」。同時,直接攻讀MBA太像是大學的延續,目標很難明確。蔡佩瑜以本身經驗建議「先工作會馬上發現不足之處,也比較知道自己適合什麼職位。缺乏工作經驗下,容易缺乏對外界殘酷面的認知。

 楊鈵彥則支持先念MBA,「就台灣而言,建議直接唸完再工作。由於到了企業工作,便是充分發揮所學之時」。如果留職停薪,可能不符現實條件外,職場的延續性將被迫中斷。且台灣MBA的課程設計,也幾乎針對大學畢業的人就讀。

 人生就是不斷地在選擇,但選擇了就不要後悔。鄭祥麟提醒不管最後選擇什麼,重點是MBA兩年究竟有沒有學到東西比較重要!

了解自己要什麼,才夠格與人競爭




 到了畢業季,準畢業生們無不擔心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如何脫穎而出?
MBA學生必須有所願景,了解自己未來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做什麼樣的事,對此林孟璇再度提出以終為始之觀念,「想想自己在未來最想從事的行業,並了解該行業所需之技能、人格特質與要求,並設法培養自己符合該行業所需之人才。」

 公司面試其實較注重個人未來的潛力及對工作的熱忱,「企業會想了解,為何你喜歡這份工作,所以並不會預設你一定要在某個領域很專精,重要的是應徵者的『質』,而不是看其學歷有多與眾不同。」同時,對於teamwork(團隊合作)之重要性楊鈵彥如此說:「或許你的主張是對的,但如何讓整個團隊信服?這是做人做事的一部分,並非個人專業而是品格的問題。唯有具備該潛力的夥伴才是企業想要培養的。」

中正企研所助理教授 楊文芬
(陳玫君/攝)
 分析自己要什麼,怎麼要,在此之前需瞭解自身KSA(Knowledge、Skill、Ability)。楊文芬以人資角度出發,「就像撰寫履歷表時,除了寫出自己的經歷外,也必須讓別人知道,這樣學習的目的、成果為何,並將之轉為本身的K.S.A.,並與應徵工作的K.S.A.有所契合。」

 選擇工作不僅考量能力,也必須衡量本身興趣。楊文芬綜觀MBA學生該具備之能力,「第一,培養一般職能;第二,了解自己。所以現階段該做的,想清楚每一步是什麼?影響為何?」而這也是MBA學生所需做的『想像』訓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